如果要用一句话概括《Ib》的故事,那就是小女孩伊布和年轻人加里在一个充满危险和诡异的美术馆中展开的恐怖逃亡。根据玩家的选择,游戏有七种不同的结局。
尽管主题是“恐怖探索”,但《Ib》却与《死尸党》或《绿鬼》不同,并未完全侧重于“互相追逐”。相反,它通过设计丰富的与“艺术品”相关的逃生谜题来吸引玩家。该游戏的恐怖元素主要通过惊吓瞬间呈现,整体氛围和实际威胁感较低,恰到好处地让玩家体验到恐怖游戏的乐趣,而不至于承受过大的生存压力。这或许就是《Ib》在十年前受到众多玩家欢迎的原因之一。
与同时代的其他免费游戏相比,《Ib》在“多路线”设计上显得更为细致。基于角色“好感度”和“理性值”进行的多层次数值管理,不仅新颖独特,还为玩家提供了更深入了解角色的机会。即使在今天,虽然《Ib》的故事并未带来太多惊喜或震撼,但这一系统依然给玩家带来了不少乐趣。
三个核心角色“伊布”、“加里”和“梅亚莉”为游戏剧情增色不少。
由于游戏表达方式的限制,《Ib》原版对三位主角的文字描述较少。玩家对他们的理解更多来源于不同的结局以及手中玫瑰所代表的华美象征。正是这种情感、身份和关系上的模糊,使得《Ib》在后续产生了大量二次创作。如今,十年后,这三位角色的插画仍是许多大型插画分享网站的热门话题。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修复这些问题,使得《Ib》能够更好地被现代玩家接受,正是再版的意义所在。
除了少数细节的调整,制作人kouri几乎未改变原版的故事内容。七种结局的存在和基于“善意”机制的选择方式,使得重制版在故事体验上几乎没有显著变化。
重制版显著提升了画面的分辨率,并在优化了JumpScare表现、角色绘制、CG以及功能性UI后,成功整合并连接了原版本中因技术限制而分割的游戏地图。部分谜题和关卡也进行了重新设计,使游戏更加贴合现代玩家的习惯,确保大家不会因各种客观因素而遇到卡顿。
实际上,Ib的翻拍更像是对原作的一种现代表达,而非以商业利益为导向的重制。尽管与同期的《魔女之家》或《疯狂的父亲》相比,《Ib》并未在原版的基础上添加新的内容,但对于那些曾经的粉丝而言,这样的改进似乎已经足够了。